Bela
Bartok (貝拉•巴托克)
巴托克的重要性有三方面。
1. 他出版了將近2000首民間曲調,主要來自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這僅僅是他跑遍中歐、土耳其和北非進行采風的成果的一小部分。他還撰寫並發表民間音樂的著作和論文,為民曲調配樂或用來創作新的樂曲,形逼種前所未有的將民間因素和藝術音樂的高深技巧融為一體的風格。
2. 其次,他是一位技藝精湛的鋼琴大師,1907- 1934年任布達佩斯音樂學院的鋼琴教師。他的《小宇宙》(1926-1937)─153首鋼琴小曲,由淺入深地分成6冊─不僅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也是巴托克的風格和20世紀前半葉歐洲音樂發展的許多方面的總結。
3. 最後一個方面是,巴托克是活躍於1910-1945年間並留下傳世之作的四五位作曲家之一。
巴托克最早顯示出獨特風格是在1908年左右,在他對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民歌發生興趣後不久。這一時期的作包括第一四重奏(1908)、獨幕歌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1911)和鋼琴曲《野蠻的快板》。巴托克和許多20世紀作曲家一樣,常常更多地把鋼琴當作鋼片琴或木琴一類的打擊樂器來處理,而較少把鋼琴視為浪漫派心目中的歌唱性旋律和琶音和弦的製造者。到1917年,晚期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的影響已經被完全吸收而融於巴托克特有的節奏活力、豐富的想像力和粗獷的民間風韻之中。這一年中作第二四重奏。此後10年的創作向著不協和音和調性的權限邁進,到1922和1923年的兩首小提琴奏鳴曲中可謂走到了最遠的盡頭。這10年內創作的樂曲還有:啞劇《神奇的滿大人》(1919)、管弦樂《舞蹈組曲》(1923)、鋼琴奏鳴曲(1926)、第一鋼琴協奏曲(1926)和第三四重奏(1927)。
巴托克的晚期作品流傳最廣。男高音和男中音獨唱、雙合唱隊和樂隊的《世俗大合唱》(1930)集中體現了他根據民歌或民歌式主題而寫的許多聲樂曲和器樂曲的精華。第二首鋼琴協奏曲作於1931年。小提琴協奏曲(1938)和《樂隊協奏曲》(1943)是大型曲式的不朽傑作。後期作品尚有第五和第六四重奏(1934, 1939)、弦樂隊《嬉游曲》(1939)、《小宇宙》、《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音樂》(1936)、《兩架鋼琴和打擊樂器的奏鳴曲》(1937)和第三鋼琴協奏曲(1945, 最後一部寫完的作品)。
巴托克以符合真正的西方音樂傳統的方式結合對位織體、主題展現和對和弦的純音響價值的敏感。並且掺入得自或提煉自東歐民間音樂的旋律線、有力的運動式節奏,因有不規則節拍和弱拍重音而更覺精煉;強大的表情銳勢,受強大的曲式控制─小自主題的生成,大至樂曲的全面布局─的調節。他的整體可以以主調音樂為主,也可以由對位線條構成,置向音響於第二位。他的調可以自由傳用模仿、賦格和卡技巧(《小宇宙》第145首,《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音樂》第一樂章,或《樂隊協奏曲》的首尾樂章);相互交織的線條中常常有一個或不只一個線配有聲部平行進行的和弦流,從而變得更加充實。
巴托克的和聲 巴托克的和聲一半是對位運動的副產品,是旋律風格所產生的;旋律則可以建立在五聲音階、全音音階、調式音階或不規則(包括在民間音樂中見到的)音階上,也可以建立在正規的自然音階和半音音階上。各種各樣的和弦都有,從三和弦到建立在四度音程(相當常見)和其他更的結構上的組合。巴托克常常給和弦加上一個不協合的大二度或小二度音程,增加刺激性(如第四四重奏的《快板伴奏》樂章中的最後一個降A三和弦);有時二度堆砌成音簇(如在鋼琴奏鳴曲、第一鋼琴協奏曲或第二協奏曲的慢樂章)。